接到稿约时,刚好全国大面积降温。相对于气温,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却如火如荼,正处在历史最好的时期。
原因有三,一是政策主导,二是数据驱动,三是需求推动。长期以来,医院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态度存在一些偏倚。有些是重视停留在嘴上,主要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信息化,觉得产出低、花钱多,缺乏建设发展动力。有些是重视噱头,主要从吸引眼球的角度看信息化,重应用轻基础,只以政绩论成败,“浮沙上的大楼”并不鲜见。
笔者以为,信息化建设可以遵循以下三种需求范式,一是规范性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将管理颗粒度无限逼近最小;二是效率性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将资源利用率无限趋近最大;三是创新性需求,应用关键技术推动颠覆式创新。一段时间以来,真正理解医院信息化建设内涵又善于应用信息技术的医院较为少见。
国家政策正在主导变化。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医院信息化建设指导性文件和指令性任务,从电子病历、互联互通评级,到功能指引、绩效考核,再到统一数据上报标准,层层递进,不仅较好的覆盖了三种需求范式,也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可遵循的标准,更传导了足够的压力,促进医院重视、有重点的加快信息化建设。对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来说,机会十分难得。
这一切举措的目标直指数据,当前阶段医院信息化建设由数据驱动的特征日趋明显。数据是信息化建设实践的重要依据,也是信息化价值的核心体现,但一直以来,医院数据质量差强人意,不但不能完全满足管理需要,也难以支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医疗场景落地。
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经历了几年的喧嚣之后,数据治理正悄然成为高频热词。数据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全生命周期的确保数据质量。看似简单,其实不然。首先是医院信息化至今已经持续二十年多年,“孤岛”“烟囱”不少,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整合有难度;其次是早期信息标准制定严重滞后于建设步伐,导致信息标准的实际应用效果不佳,数据互操作更多依赖于客户化改造,增加了落地成本;再次是伴随大数据热,数据资产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即使是在一个医院里,数据治理也面临大量协调工作,推进不易;最后是医院信息科人员职业发展多存在天花板,大多数情况下缺乏高素质人才,难以适应数据治理需要。可以说,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矛盾就是落后的数据治理能力和日益增长的数据利用需求间的矛盾。
面对数据驱动的新形势,新建医院可以依据国家现有标准,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较好的保障数据质量。对于老医院,则要复杂的多。比较现实的办法就是紧跟大项工作进程,借力实施,搭车解决。同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过分拘泥方法论,可以适当借鉴“拆迁”思路,注重宏规划和微操作相互配合,推动数据治理工作。
国家的电子病历和互联互通评级给医院数据治理工作带来了机遇。通过推进主要业务闭环的信息化建设,可以顺道完成主要医疗过程的数据治理工作,机会十分难得。数据驱动下的信息化建设更需要充分发挥医院全员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制造受益者,让尽量多的人参与数据治理,自觉自发的改进数据质量,以需求推动建设。
目前来看,围绕医疗数据应用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将会持续走热。信息科则应该开始更多的考虑信息系统如何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治;信息基础设施如何更好的应对新需求、新应用架构带来的新变化;应当积极思考信息科的学科发展如何跟需求范式结合,聚焦一两个核心点重点突破,持续增强创新能力。只有信息科人员的素质水平有保障,才能真正确保数据治理的成效,也最终使医院信息化建设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数据驱动让医院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回归理性,让信息技术更有效的支撑医院运转,使医院全员对医院信息化的理解有了长足的进步。可以预见,医院信息化建设正在迎来一个新高潮,未来的一段时间,机遇与挑战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