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如何养?
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也容易在冬季多发。那么冬季养生如何养呢?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中国中医科学院门诊部特需专家,中医学博士、博士后于文俊就冬季养生做了详细介绍。
一、冬季养生要防寒
因为冬季的季节特征,冬季养生首先要注意防寒、顾护阳气。有些人不太重视天气变化,天冷了没有及时添加衣物;有的人为了形象,“要风度不要温度”本来穿得就少,还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风大的时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虚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会腹痛腹泻,甚至长期形成寒性体质,导致长期四肢发凉、周身疼痛、宫寒不孕等病症。冬季心脑血管病高发,老年人阳气不足、身体器官机能下降,所以尤其要注意保暖,穿合适的棉衣,外出时要穿戴围巾帽子棉鞋等。
二、冬季养生要保肺
“肺为娇脏”,冬季最易为寒邪和污浊空气所伤,各种急慢性呼吸系统多发。如果长时间待在户外,最好戴上口罩以保暖,老年人和儿童外出也要尽量带干净的口罩,防止寒邪伤肺。空气质量不佳尤其是雾霾天时,别做长跑、踢球等剧烈运动,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吸入更多的污染物。
三、冬季养生要养肾
黄帝内经有云,“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所以中医理论认为寒与肾相应,冬寒最易耗伤肾的阳气。肾的阳气一伤,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萎遣精等疾病。肾之经脉起于足部,足心涌泉为其主穴,冬夜睡前最好用热水泡脚,并按揉脚心。老年人冬日养肾,具有缩尿之功,可减少夜尿频多的现象。艾灸是一种传统并且有效的保健养生功效,艾灸具有温通经脉的作用。如艾灸三阴交、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会起到很好的调整阴阳气血、补肾益脾的功效。
四、冬季养生要注重睡眠
《黄帝内经》里面的“四气调神大论”是讲四季中适应气候变化的摄生法则,而适应气候变化,是养生方法中的重要关键。“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指出冬季作息时间应“早睡晚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因为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而迟起可养人体阴气。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严寒,求其温暖。睡觉时不要贪暖而蒙头睡,容易因为缺氧而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
五、冬季养生要注重食补
我国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俚语,说明顺应节气季节的饮食调补对身体健康是很有帮助的。冬天阳气向里向内,处于收藏状态,在外的阳气虚少,在里的阳气积多,“阳气在里,胃中烦热”,吃萝卜可以行气消积,清解积热。在饮食上,也要注意四季变化,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也便于能量的存储,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可以多吃一些羊肉、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其制品等,还要多吃些蔬菜和水果等,不要吃生冷油腻或者苦寒的食物。
于文俊博士指出,冬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高血压、心梗、心绞痛、心律失常以及脑卒中等疾病,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如各类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等。很多中老年人阳气不足,机体功能下降,冬季也常会出现精神不振、倦怠乏力、头晕昏沉、胸闷短气、消化不良、胃脘疼痛、腹胀便秘、皮肤瘙痒等症状。于博士提醒,如有身体不适,应积极就医治疗,尤其是中医药治疗在这些方面都具有很好的疗效,如中药汤剂、中成药、中医适宜技术、中医膏方等都是重要的治疗和调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