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式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第12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热,热,热!”这大概是进入“三伏”后,人们对天气最直观的感受之一。尽管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但相对于小暑,大暑时节会更加炎热。如何避暑让不少人产生疑问。
大暑时节吃点啥?
正所谓“热在三伏”,民间都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据说此类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大暑节气,在广东一些地方,流传着“吃仙草”的习俗。公开资料显示,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具有消暑功效,在夏日颇受欢迎。它还可以做成“烧仙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而每年大暑这天,福建莆田人家素有吃荔枝、温汤羊肉和吃米糟的习惯。荔枝香甜可口自不必说,温汤羊肉也是一道富有营养的美味佳肴。
山东一些地方有“喝暑羊”的习俗。“喝暑羊”即喝羊肉汤,据此前媒体报道,在枣庄市,市民大暑这天会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台湾大暑时节吃凤梨,人们认为此时凤梨最好吃,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寓意平安吉祥、生意兴隆。
大暑时节,这样养生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易动肝火。常常会觉得心烦意乱、食欲不振,饮食上宜清淡,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清心降火、健脾祛湿功效的食物。
适当吃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苦荞麦等,既能健脾开胃,亦可预防中暑;苦味食物还具有提神醒脑、消解疲劳的作用,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日恢复体力,减轻乏力感。
大暑节气注意防暑
随着大暑的到来,各地气温也开始攀升,高温天气,在户外或是一些通风不佳的地方进行运动、工作等活动可能会使人出现口渴、头晕、胸闷等中暑症状。
怎样判断中暑了?
中暑了怎么办?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先兆中暑症状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如果发现先兆中暑,要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在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和盐分,症状在短时间内可消失。
轻症中暑症状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除了会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轻症中暑的患者在短暂休息后,症状会自行消失。
重症中暑症状
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及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和热射病。
对重症中暑病人抢救的关键是降温,可采用冰水、井水、酒精擦洗全身或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等措施,努力使体温回降,并送医院急救。
热痉挛症状特点
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低钠血症)。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热衰竭症状特点
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症状特点
这类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样,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热射病症状特点
还有一部分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如闷热的教室、房间、公共场所),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