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健康医学报> 健康饮食> 本文

陈鸿驰:两谈“莨硷类药物对症治疗新冠肺炎”

发布时间: 2020-05-06 07:01:06      来源:医疗科普-https://www.cn-healthcare.com/jiankang/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导读:本文是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网友投稿,经过纳瓦君拉纳拉的妻子编辑发布关于"陈鸿驰:两谈“莨硷类药物对症治疗新冠肺炎”"的内容介绍

推荐语: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世界肆虐,也极有可能在下一个冬天再度流行。应对长期的新冠病毒疫情,除了防,还必须要有治。在尚未找到病因治疗的特效药物之前,新冠肺炎对症治疗和中医药治疗对于降低重症率和病死率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今天特别推送一位从事药学基础研究与教育专家的两篇极具医学思想性的文章,对于医务工作者思考如何进行新冠肺炎的药物对症治疗有着方向性的引导性意义。

第一篇:再谈山莨菪硷(654-2)辅助治疗新冠肺炎

陈鸿驰:两谈“莨硷类药物对症治疗新冠肺炎”    

武汉疫情暴发初期,本人提出过五条治疗建议: 1、合理选用抗病毒药;2、及早联合使用中药;3、常规使用干扰素;4、特别注意慎用激素;5、重症辅助使用山莨菪硷。因人微言轻,这些建议自然无人听见而于事无补。  转眼间,湖北和全国疫情发生了根本性积极变化,自认为重症治疗己成过去,关于山莨菪硷的辅助治疗问题就成了"马后炮",没什么讨论价值了。殊不知,眼前又见新冠肺炎在世界范围内肆虐,无数生灵还在死亡线上挣扎。为了给救治出一分力,献一条计,本人再度不自量力,冒昧呼吁:对重症新冠肺炎,早期使用山莨菪硷。  

一、关于"痰栓"  

前几天,国际知名医学专家肖传国教授多次发帖,高度赞赏同济医学院刘良教授的病理学发现,他认为,"痰栓"是新冠肺炎的重症死因之一。临床上,用支纤镜技术对部分重症患者进行肺灌洗,取得了显著疗效。应该说吸痰和肺灌洗是治病救命、釜底抽薪的根本性举措。受此启示,我们又能不能将防控关口前移,在减少痰栓形成上做点文章?  众所周知,M胆硷受体拮抗剂阿托品和山莨菪硷等,能抑制腺体和呼吸道分泌。外科手术前,病人要常规使用抗胆硷药以防止术中出现气道阻塞和窒息等并发症。鉴于此,在疾病早期,当患者呼吸道症状开始加重时,就使用山莨菪硷,应不失为一种科学选择。 

二、关于"细胞因子风暴"  

 "细胞因子风暴"是个新名词,大致理解就是在疾病进程中,炎性介质的大量释放引发的免疫过度反应。近来,有多篇文献提及新冠肺炎死亡,特别是青壮年患者死亡多与此相关。  早年,"微循环学说"研究盛行时,学术界都认为,山莨菪硷能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改善微循环,改善缺血区的血流灌注,还能稳定溶酶体膜,对抗氧自由基,减少白细损伤,减少血小板聚集。现在,研究热潮过去了许多年,但这些研究结论是否被推翻?如果没有,它不正是抗击新冠肺炎所需要的吗?特别是它的稳定溶酶体膜和抗氧自由基功能,不正是对"细胞因子风暴″的直接对抗吗?  

三、关于临床治疗  

十年前,翻开医学杂志,山莨菪硷治疗各种呼吸道疾患的研究文献,可谓汗牛充栋。重症肺炎、病毒性肺炎、喘息性肺炎、肺损伤、小儿重症肺炎、小儿肺炎顽固性湿啰音、支气管孝喘等疾病都有人试用过山莨菪硷,且均报道疗效不错。唯独当年治疗非典和现今治疗新冠却无人提及。是不是因为特别的治疗禁忌?或且是不是哪个环节有百密一疏?在本次救治新冠肺炎的临床实践中,可谓是百花齐放,许多老药都在新用,氯喹、维生素C、褪黑素等,有些已显示疗效,有些则悄无声息。但为什么却偏偏缺席了当年的热门药山莨菪硷呢?  

四、关于"种瓜得豆"  

春节前,武汉六七二医院原院长、主任医师许先金先生夫人,患新冠肺炎病情危重,先后在本院和武昌天佑医院就治。因患者严重眩晕且心率偏慢,许院长用山莨菪硷对症处理,奇妙的是种瓜得豆,患者不仅控制了眩晕,呼吸道症状也显著缓解,虽然CT显示,患者双肺损害十分严重,但却不表现出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给氧后,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保持在正常范围,直至出院。  虽然许院长的治疗病例仅此一例,疗效可能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仅此一例就没有借鉴价值?偶然中是否臧着某种必然?  

五、结束语  

我,一个年近古稀的老者,为什么不去颐养天年,反而却不辞劳苦,引经据典,去为山莨菪硷救治新冠肺炎而大声疾呼呢?其中自无任何私利可图。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我曾经是一个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我也有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初心,我所作的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体现这种初心。我不怕被讥讽为才疏学浅异想天开,离开专业领域数十年,说点外行话也在情理之中。但如果真是千虑之一得,能为救治危重病人作点贡献,岂不是"善莫大焉"?   我衷心希望,此文能引起同学和同行的关注,共鸣也好,争鸣也罢,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有关专家和决策者听到我们的声音,就算达到了目的。(2020年3月20日)

第二篇:应当重视研究莨菪硷类药物对症治疗新冠肺炎

陈鸿驰:两谈“莨硷类药物对症治疗新冠肺炎”        

昨天,看到肖传国教授转发一帖,"于布教授提出麻醉治疗方案"。该文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北院于布为教授提出并实施了"麻醉治疗"。主要内容是:对肺部CT显示磨砂玻璃样病变的新冠肺炎患者,都实施一次全身麻醉,辅助肌松药,进行气管内插管,然后用东莨菪碱0.6一0.9mg持续静脉输入,以疏通微循环和增加肺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此治疗可4一6h重复一次。结果重症病人显著减少,每曰死亡的患者数由曰均数百例下降至个位数。  

这一重症医学中的奇迹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也许大家会归功于气管插管,但是国际上早就报告了呼吸机的使用预警。使用呼吸机后的死亡率美国80%,英国66%,武汉为86%,可见呼吸机并非救命神器。本文作者将这一疗法称为麻醉疗法,似乎是把这一特殊疗效归结于麻醉,但使用有创呼吸机不都会实施麻醉吗?为什么别地的气管插管死亡率居高不下? 

笔者认为,本治疗方案的最有价值的创新之一是东莨菪硷的应用。众所周知,东莨菪硷是M胆碱受体拮抗剂,也有较强的中枢抑制作用。在抑制腺体分泌方面,其作用强于同类药阿托品、山莨菪硷等。中外病理解剖学资料显示,新冠肺炎的一个重要病理学特征是肺泡内粘液性物质大量堆积,即所谓“痰栓"形成,"痰栓"直接阻断肺泡内气体交换,增加供氧也无法提高血氧饱和度。减少液体渗出,抑制呼吸道分泌,才是对症治疗的关键。莨菪硷类药物恰好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测是:它直接减少了肺泡腔内粘液的形成,改善了肺通换气功能,再加上呼吸机增加了氧气供应,使患者缺氧的关键症状得以缓解。  

东莨菪硷能发挥疗效的另一个可能机制是,通过中枢抑制,缓解应激反应。出现呼吸困难的重症患者,往往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死亡恐惧,这种"死亡应激",在本来就严重缺氧的情况下,对病人无疑是雪上加霜。使用东莨菪硷,有利于减轻病人的紧张焦虑,减少儿茶酚胺分泌,减轻心脏负荷,减少耗氧量,从而有利于病人度过难关。  

至于莨菪碱类M受体拮抗剂的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改善全身微循环和肺循环,对抗炎症因子等作用,自然都有利于新冠肺炎修复,本文不再赘述。  

在新冠肺炎流行初期,本人建议,用山莨菪硷作辅助治疗,此后又写了篇《再谈用山莨菪硷辅助治疗新冠肺炎》的短文,试图引起专家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现在看来,这一建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今天,结合上海专家使用东莨菪硷的临床实践,再次呼吁,请专家和决策者们,高度关注茛菪硷类药物对症治疗新冠肺炎的研究和应用。也许一道看似复杂的难题,会迎刃而解。(2020年5月2日)

作者简介:

陈鸿驰: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在原咸宁地区卫生学校从事药理专业教学,1993年被评为药理学高级讲师,连任多届湖北省药理学会理事,先后在《生理科学进展》等国内权威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也出版过学术著作。1984年任咸宁卫校校长,2004年任咸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13年退休。

本文网址:http://yiqiysw.com/ysys/444.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健康医学报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健康医学报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