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自己有高血压、搞不清楚该怎么吃药……
对高血压有疑问的读者太多了,今天我们请专家来全面解答,高血压“七连问”!
1、我是否患了高血压?
老王退休1年,最近总感觉头晕晕沉沉的,好像带了个“紧箍咒”。电子血压计一量血压,结果显示血压是162/78mmHg。老王不肯相信,接下来的1周,自测血压3次,结果都在150-160/70-80mmHg之间。
于是老王急忙来心内科门诊,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大夫,我是患了高血压吗? 初次血压升高指第一次发现血压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即诊室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如血压像老王这样呈轻、中度升高(即收缩压≥140mmHg而18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而110 mmHg),应该4周内在不同日重复测血压至少2次,如果都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就可以确诊高血压;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或家庭血压测量。
2、我为什么会患高血压?
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增高,目前已接近20%,高血压常见的危险因素就潜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包括:高盐饮食、超重或肥胖、长期过量吸烟饮酒、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作息时间不规律等。
此外高血压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基因遗传病,但是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青年人或者合并其他临床症状的高血压患者就诊时还要排查一些特殊疾病引起的血压增高,如肾炎、肾动脉狭窄、肾上腺疾病等。
3、患了高血压,是否一定要吃药?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发现了血压高,下一步要弄清楚几件事:有没有同时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血压高有没有造成其他器官的损伤以及损伤的程度怎么样?患有高血压的同时,是否还有其他合并的临床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病、外周血管病?总体发生的心脑血管时间的风险有多高?
搞清这些问题,不仅可以个体化的制定降压方案,还能综合治疗以便全面降低今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当然如果就诊时血压显著升高,有明显不适症状,需要先开始服用降压药物,一定程度的降低血压然后在完成上述检查。
4、什么时候该开始吃药?
根据综合评估,老王被划为心血管风险高危人群,医生建议立即开始用药降压治疗,把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同时也跟老王详细讲述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如减少钠盐摄入(每日6g盐),减轻体重,不吸烟,不过量饮酒,适当增加活动,规律生活,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5、吃了药就永远停不下来了?
比较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药物能够治愈高血压。一些轻度血压升高的患者也许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减轻体重使血压回到正常范围。但是如果血压不能降至正常范围则需要借助药物的力量,治疗目标是使血压降至目标值以下,从而减少未来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通过持续的生活方式改变,服用的降压药剂量和种类可能有所减少,甚至在温度适宜的季节可能暂时停用,但是随着季节更替、情绪波动,血压如果常常超过正常上限,药物就要坚持服用。由此可见日常有规律的监测血压非常重要,这样才能根据血压水平及时调整药物种类及用量。
6、降压药有没有好药坏药之分?
降压药物种类很多,大多数情况要尽量选用一天服用一次到两次的中长效降压药物,但是这些药物中并没有好药或坏药之分。当然每个患者的临床情况不同,合并疾病也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有差别,因此,在医生的指导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用药种类和方式使降压达标才是最好的。
7、降压药要不要经常更换
有的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服用了5-6年,一开始效果很好,后来血压又波动明显,自然会想到“耐药”的可能。其实降压药没有耐药的说法,血压控制不好要先从生活方式方面寻找原因,比如是不是低盐饮食没有坚持好,气温变化大,居住坏境改变,近期情绪波动明显等,如果都没有,要查查是否患有了其他新的疾病,忘记按时服药等。
降压药如何选择?
我们知道,市面上常见的降压药有5大类,它们的疗效各有侧重。但必须强调的是,各类降压药之间没有绝对的谁优谁劣,需要针对不同的人进行综合考虑,比如年龄、家族遗传史、肾功能情况、有无糖尿病、经济情况等等。
有鉴于此,我们既不能盲目地跟着身边号称“吃了有效”的人吃一样的药。也不能被“是药三分毒”的思维困住,拒绝接受任何药物治疗,事实上,副作用在合理的药物选择下,是可以控制到最小,远远小于临床获益的。
此外,也不可自己随意加药、减药,否则血液中降压药的浓度不稳定,在该降压的峰值时候没有降,在不该降的时候却降得太低,容易造成血压波动幅度大,加剧血管破裂等靶器官的损害。
更不可在治疗过程中,看到血压已经稳定一段时间了,然后不遵医嘱,突然停药!因为很多时候血压正常是药物控制的结果,并不是高血压被治好了。一旦停药,血压很可能出现反弹,有些药物还会出现严重的停药反应。
总之,想要使血压达标平稳,并能长期保持,选对降压药是关键!只有对症的,适合你的药物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