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人将近430万,相当于每天有1.2万人被确诊癌症!每7到8秒钟就有1人患癌症!
据统计数据分析,发病率排名前五的癌症分别是肺癌、胃癌、结直肠癌、 肝癌和乳腺癌。其中,男性最常见的为肺癌,女性最常见的为乳腺癌。 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相对女性较高,且发病谱构成差异较大。甲状腺癌近年来增幅较大,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谱中目前已位居发病第4位。 城乡恶性肿瘤发病水平逐渐接近,恶性肿瘤负担差异仍然较为明显,表现在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农村,而农村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城市。这可能与城乡癌谱构成差异有关,农村地区主要癌种以上消化系统肿瘤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等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为主,城市地区则以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高发。 从年龄分布看,恶性肿瘤的发病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40岁以下青年人群中恶性肿瘤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从40岁以后开始快速升高,发病人数分布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到8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不同恶性肿瘤的年皊分布均有差异.。 在过去的10余年里,恶性肿瘤生存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目前我国恶性肿瘤的5年相对生存率约为40.5%,与10年前相比,我国恶性肿瘤生存率总体提高约10个百分点,但是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癌症防治,形势严峻!
在河南,癌症的数据是什么呢?4月15日上午,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9河南省肿瘤登记年报》。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处处长刁琳琪说,2019年,全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68.31/10万,死亡率为162.02/10万。这意味着:河南,每500个人中,至少一人患癌症!
那么,在众多癌症中,哪些癌症最容易青睐河南人?哪些癌症死亡率较高呢?
《2019河南省肿瘤登记年报》显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结直肠肛门癌、子宫颈癌、甲状腺癌、脑及中枢神经系统癌和白血病依然是我省主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80.71%。
我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死亡前十位是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肛门癌、乳腺癌、脑及中枢神经系统癌、子宫颈癌、白血病和胰腺癌,约占全部肿瘤死亡病例的86%。
“我省肿瘤发病形势总体平稳,发病率死亡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刁琳琪说。
和前几年类似,在我省每年死亡的肿瘤患者中,80.71%的为癌症患者。一提到癌症,很多人会问,到底为什么会得癌症?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癌症的发生?
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罗素霞说,癌症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是人体细胞在外界因素长期作用下,基因损伤和改变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过程,从正常细胞发展到癌细胞通常需要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癌症致病因素复杂,包括化学、物理和慢性感染等外部因素以及遗传、免疫、年龄、生活方式等自身因素。
在罗素霞看来,癌症是可以通过三级预防来防控的。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损害;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级预防是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吸烟、肥胖、缺少运动、不合理膳食习惯、酗酒、压力、心理紧张等都是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戒烟限酒、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心情舒畅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生。”罗素霞说,癌症防控要尽早关注癌症预防,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烟草、酒精等致癌因素,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
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家好几个人得癌症的不幸状况,那么,癌症会传染吗?
罗素霞说,癌症是由于自身细胞基因发生变化而产生的,是不传染的,不过,一些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的细菌(如幽门螺杆菌)、病毒(如人乳头状病毒、肝炎病毒、EB病毒等)是会传染的。
因此,她建议,这些癌症可以通过保持个人卫生和健康生活方式、接种疫苗(如肝炎病毒疫苗、人乳头状病毒疫苗)进而避免感染相关的细菌和病毒,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
四大因素影响癌症发生
年龄:年龄是恶性肿瘤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总体而言,癌症的发病率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约在80-85岁达到高峰,85岁后发病率会趋于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在 20-54 岁人群中,女性发病率均高于男性,而 55-85 岁以上人群中,男性发病率均超过女性。
生活方式:饮食、运动、生育等生活各层面的转变对恶性肿瘤的发生产生一定影响。如久坐、肥胖是直肠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也与肺癌的发生息息相关。
慢性疾病:病毒性肝炎等慢性疾病也是导致恶性肿瘤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有效的治疗,对降低恶性肿瘤发病有积极意义。
环境污染:世卫组织已公布砷、石棉、联苯胺、煤焦油等多种物质的致癌性,这些物质大多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环境中,通过空气、饮水、食物等进入人体,诱发癌症。
治疗之路任重道远
癌症起于无声,这就给治疗带来了难题。目前用于癌症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化疗、分子靶向药治疗及免疫疗法。
两百年来的癌症治疗之路虽然走得磕磕绊绊,但科研的不易使得科学的进步总是曲线前进,不可能一蹴而就,体现在医疗上更是如此。展望未来,肿瘤疫苗的研发、多种类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制、更多免疫抑制通路的发现,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像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一样来治疗癌症。